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灰色聚类在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The Application of Grey Clustering Based on AHP in the Evaluation of Highway Slope Stability
王江荣;任泰明;赵睿;蒲晓妮;赵振学;
摘要(Abstract):
影响黄土高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选用重度、黏聚力、内摩擦角、坡角、坡高及地震烈度6个因素评价边坡稳定性,存在信息量少、因素之间界限不明确且有主次之分的问题。鉴于此,建立灰色定权聚类评价模型,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原理确定权重,以甘肃兰州黄土地区高速公路均质边坡工程为例,验证该评价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可以用于黄土边坡稳定性的初步评判。
关键词(KeyWords): 黄土边坡;稳定性评价;层次分析法;灰色定权聚类法;岩土软件Geo-Studio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兰州市科学技术局计划项目(兰财建发〔2019〕62号);; 兰州市西固区科学技术局计划项目(西科发〔2017〕29号)
作者(Authors): 王江荣;任泰明;赵睿;蒲晓妮;赵振学;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肖圣亮.基于极限平衡法的危岩稳定性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2019,27(12):52-55,72.
- [2]王江荣,梁永平,欧国海.地震和暴雨工况下石头坪景区高边坡稳定性的数值模拟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8,25(5):29-35.
- [3]黄永刚,张学焱,李雪珍,等.神经网络和模糊综合评判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比较[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6,7(2):94-99.
- [4]王佳.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边坡随机模糊可靠度分析[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6.
- [5]王新民,康虔,秦健春.层次分析法——可拓学模型在岩质边坡稳定性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4(6):2455-2462.
- [6]赵永虎,武小鹏,米维军,等.基于可拓灰色关联分析法的黄土斜坡稳定性评价[J].铁道建筑,2016,46(10):96-100.
- [7]饶运章,张学焱.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权重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5,6(6):111-115.
- [8]王秀丽,王艳红.黄土边坡稳定性的多级模糊模式识别分析[J].甘肃工业大学学报,2001,27(3):85-88.
- [9]张国伟.河流侵蚀作用下岩体边坡倾倒变形破坏非连续变形分析[D].西安:长安大学,2018.
- [10]王曼灵.流形覆盖拉格朗日积分点法及其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9.
- [11]刘伟.先期地震荷载影响下Q3黄土液化特性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9.
- [12]李保雄,牛永红,苗天德.兰州马兰黄土的物理力学特性[J].岩土力学,2007,28(6):1077-1082.
- [13]刘学录,李志强.兰州地区的土壤地质环境特征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7,32(3):233-237.
- [14]王九胜.兰州地区公路黄土边坡失稳机理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8,35(1):16-17,33.
- [15]李哲,张昌军,梅华.人工降雨条件下黄土斜坡土体孔隙水压力测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3,30(12):45-51.
- [16]刘红玫,王兰民.饱和黄土液化的孔隙微结构特征[J].西北地震学报,2002,24(2):135-139.
- [17]邓龙胜,范文,贺龙鹏.随机地震荷载作用下黄土的液化特性[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31(6):1274-1280.
- [18]陈育民,仉文岗,刘汉龙.堤防地震液化数值模拟及动力反应分析[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3):239-244.
- [19]李俊芳,吴小萍.基于AHP-FUZZY多层次评判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综合评价[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4(2):205-208.
- [20]王艳红.多次模糊模式识别在黄土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工业建筑,2008,38(S1):641-643,666.
- [21]李林,桑树勋,黄华州,等.灰色聚类分析在煤炭资源有效保障能力评价中的应用[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9,37(1):12-16.
- [22]刘思峰,杨英杰,吴利丰,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