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邸小坛;唐钷;
介绍了混凝土强度特征值的概念,根据混凝土强度概率分布特点和统计学理论阐述了混凝土强度特征值推定区间的原理,并结合国内外相关规范对使用上限判定规则的条件予以说明。最后简要介绍了混凝土强度检测与推定方法应改进与完善之处。
2008年19期 No.216 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松;
分析指出规范CECS 21:2000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如仅适用于结构中混凝土声速总体符合正态分布的情况,且结果不直观。透射成像技术采用伪彩色编码的声速等值线图,可以直观地表现测点在二维平面上混凝土声速变化的情况,类似于超声波穿透混凝土后的"投影",弥补"概率法"的不足,且比超声CT成像技术简单。文中结合工程检测实例,介绍了超声透射成像技术的实现方法和应用效果。
2008年19期 No.216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旭;郭延平;
通过对混凝土试块物理力学参数的试验及统计分析研究,建立了拔出法与超声拔出综合法的测强曲线。结果表明,拔出法测强曲线符合规范要求,可以使用;超声拔出综合法较拔出法有更高的准确度与可靠性。
2008年19期 No.216 8-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毛东建;孙正华;王瑞;
简要介绍了四种方法对应的模态理论基础,通过试验研究验证了应变模态对结构局部损伤的敏感性,讨论了应变模态对局部损伤的敏感范围。研究表明,基于环境激励法的应变模态试验可有效地识别损伤位置。
2008年19期 No.216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韩智勇;邱铭;王洪涛;姜仁;姚建宁;
金属屋面作为一种屋面结构,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目前国家或行业内还没有相关的规范可遵循。通过对某奥运工程项目的金属屋面整体性能进行检测,对其气密、水密、抗风压、抗风掀、热循环等整体性能作出评价,并介绍了具体试验方法、试验过程及试验的最终结果。
2008年19期 No.216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董林;
通过检测实践中的一些对比性试验,探讨了在PIT反射波法桩身完整性检测中地质条件、施工时间、激振材料和增益系数等因素对反射波时域曲线的影响,提出了提高反射法测试应用技术的一些方法和建议。
2008年19期 No.216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程秉坤;邓毅;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自平衡试桩法在大直径端承桩承载力检测中的应用技术,包括测试仪器设备、测试准备工作、测试方法及资料整理。实际检测应用证明,自平衡试桩法作为一种基桩承载力检测的新方法,解决了传统的试桩法难以解决的许多工程技术问题。
2008年19期 No.216 25-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沈培荣;龙海涛;宋泽勋;
针对《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所规定的计量抽样检测判定问题,依据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论证和讨论,认为该规范中的合格判定依据欠妥。建议在建筑结构计量抽样检测中,应根据设计或标准的具体要求进行判定。
2008年19期 No.216 28-2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夏淼;邵斌;王静静;
通过对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提出《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附录C《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测定》中存在的问题及修正意见。
2008年19期 No.216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江意;张道伟;刘开耀;
从活性炭和Tenax-TA的吸附效率、二硫化碳的提取效率、Tenax-TA的热解吸效率等方面,对苯和TVOC标准曲线的绘制和适用性问题进行验证,并对影响标准曲线准确性和应用性的一些试验条件提出了改进建议。
2008年19期 No.216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蔡广祎;程秉坤;
通过对某商场火灾后的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结合目前国内现行的相关标准、规范和其它对火灾后鉴定的有关资料,探讨了遭受火灾房屋的检测鉴定方法和实施检测时应注意的问题。
2008年19期 No.216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翁友法;李俊;
通过大量的现场调查与室内试验,介绍了某海港工程高桩码头的破损状况,分析了其破坏原因,为今后类似码头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2008年19期 No.216 41-4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汉青;
为研究混凝土时间效应(如收缩和徐变)对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通过这些试验阐述了混凝土抗拉强度随时间变化的现象和机理。基于对实践操作简单化的考量,采用单轴拉伸试验的模型,以便于直接计算出两个裂缝之间混凝土和钢筋的拉力分布。在主要试验进行的同时,混凝土的徐变和收缩也通过相关试验记录下来。
2008年19期 No.216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0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夏德春;
介绍了工程质量第三方现场检测的运作模式,论述其在体现检测的公正性、为工程质量把关、推进检测机构的转型和发展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结合在浙江电力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并提出该模式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及对策,为建筑业的检测管理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也为检测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2008年19期 No.216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徐国孝;吴玉霞;
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于2008年4~7月,组织开展了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检验机构脚手架用钢管质量检测能力验证和操作考核评估工作。结合这项工作的实施情况,介绍了杭州市脚手架用钢管质量检测能力验证和操作考核的方法、统计结果和技术分析。该工作对了解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检验机构对脚手架用钢管质量检测能力情况,促进各单位检测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8年19期 No.216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