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昌林;冯力强;祁生旺;魏宏亮;吴星蓉;
针对装配式建筑在部品部件装配化、集成化、标准化等方面的要求,对装配式住宅建筑全装修的各组成部分按功能进行模块划分,并对几个主要模块的装修方案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具体的装配化全装修方案,可为类似装配式住宅建筑的全装修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2021年04期 v.39;No.369 1-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8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冉俣;张彬彬;王海城;郝高波;周毅;
施工管理不当或混凝土质量原因,导致框架柱混凝土强度等级比设计强度可能降低一到两个等级。传统的增大截面法能够显著地降低柱的轴压比,提高柱的抗震延性,但也会带来诸如对建筑使用功能造成很大影响及柱荷载效应的进一步增加。外粘型钢加固柱对原柱截面尺寸增加不大,而对轴压比降低却很显著,且不会产生较大的内力重分布,能基本保持结构原有内力的分布状态。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某高层办公楼第3层轴压比超限柱利用等代截面法进行加固计算分析,采用外粘型钢法进行加固,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外粘型钢加固柱三维实体模型,对不同荷载阶段的受力状态进行模拟分析,对加固后的有效性进行了确认。目前该办公楼已投入使用,使用状况良好,外粘型钢法改善轴压比的方法可为以后的实际工程加固提供参考。
2021年04期 v.39;No.369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0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艺重;
依托对厦门市某项目施工实践的研究,介绍蜂巢芯现浇混凝土密肋楼盖在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改进。该楼盖具有自重轻、隔音好、强度高、更易于实现建筑的大跨度、大空间的要求和使用性能好等显著特点。从解决缺陷问题角度阐释该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并分析提高蜂巢芯现浇混凝土密肋楼盖施工合格率的措施。
2021年04期 v.39;No.369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7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冯云;
介绍大空间蒸压轻质砂加气钢龙骨隔墙安装质量控制技术,其中重点阐述了龙骨安装、龙骨隐蔽验收、安装单侧版、管线安装、管线隐蔽验收、安装双侧板、自检等操作要点。
2021年04期 v.39;No.369 14-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兆鑫;杨鹏;庞建平;贾存鹏;
通过分析宝天高速公路K82段滑坡的变形特征,采用FLAC3D软件对滑坡治理前后的稳定性和剪切变形做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暴雨工况下该段滑坡安全系数为0.85,处于不稳定状态,采用削方减载+桩板墙+截排水的工程治理措施,治理后的滑坡无贯通的通剪切应力,稳定性安全系数为1.22,有效地改善了滑坡的滑动,充分证明了该工程治理方案是可行的。
2021年04期 v.39;No.369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3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明;王国良;路贵林;齐大洪;
传统隔墙在施工时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砌筑效率低、质量难以保证,也难以满足绿色建筑对节能、节材和环保的要求。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传统隔墙正逐渐被预制隔墙所取代。目前对地铁车站而言,大量装配式研究主要集中于车站结构的装配化,对车站内部隔墙的装配式研究较少。根据隔墙的材料特点及地铁车站环境对隔墙进行比选,并对预制内隔墙在地铁工程中应用需解决的问题进行阐述,为后续地铁工程隔墙施工应用提供指导。
2021年04期 v.39;No.369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0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郝雨杭;付素娟;孙硕科;韩少杰;
在工程检测领域,检测人员技术水平和经验有限,人为因素对于工程检测结果的评判影响较大。基于人工智能采用冲击弹性波法对2面剪力墙中灌浆套筒进行饱满度检测,以求将检测结果智能化、直观化,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人工智能方法测得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021年04期 v.39;No.369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8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瑞峰;常乐;秦海;
干涉雷达(InSAR)指采用干涉测量技术的合成孔径雷达。InSAR技术利用雷达向目标区域发射微波,再接收目标反射的回波,依据相位变化信息测量目标点的微小位移,精度可达毫米量级,可用于数字高程模型建立、变形监测等。采用InSAR技术对某超高层建筑进行变形监测,可以监测到建筑的微小变形,以便发现异常变形可以及时进行分析、研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防止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和建筑物的安全;通过对建筑物的变形进行分析研究,还可以检验设计和施工是否合理、反馈施工的质量,并为今后的修改和制订设计方法、规范以及施工方案等提供依据,从而减少工程灾害、提高抗灾能力。
2021年04期 v.39;No.369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7K]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袁新杰;王洪涛;
结合HDPE—预铺反粘创新技术在河南省荥阳市锦城花苑工程项目中地下防水工程中的施工实际,具体介绍该项目的概况,APF-C预铺式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非沥青)的防水设计组成、材料特点、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要点等,同时阐述主要细部节点的防水做法以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重点、难点问题的处理,运用该创新防水技术,保证防水层和混凝土主体结构的"皮肤式"紧密满粘防水效果,提前完成施工任务,节省工程成本,作为建筑业的新技术,对新型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
2021年04期 v.39;No.369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7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海民;牙举鹏;张日亮;吴莲锋;
以南宁市五象新区商务街项目为依托介绍压力分散型锚索锚杆在工程中的作用机理,重点阐述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思路,为同类型的工程施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提供一些参考。
2021年04期 v.39;No.369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3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周星中;周莉;刘茂林;
针对桩基抗拔问题,考虑到抗拔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需要,并结合预应力管桩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引孔植入内置压力分散型锚索预应力组合抗拔管桩的施工技术。在预应力管桩沉桩过程中同步安装无粘结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通过细石混凝土灌芯将拉拔力分散传递给管桩不同深度处,进而由管桩侧摩阻力承担,并且极限侧摩阻力通过管桩外侧及底部的高压注浆及高压旋喷得以提高。通过将该技术应用于实际抗浮桩基施工中,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降低了对周围地层的扰动影响,同时降低沉桩阻力,提高施工速度。
2021年04期 v.39;No.369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云森;
植筋是一项针对混凝土结构连接与锚固的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但植筋质量参差不齐,植筋效果不容易保障。所以有必要对影响植筋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首先介绍植筋施工的工艺流程试验方法,然后以植筋受力及破坏方式为切入点,结合试验结果就影响植筋质量的因素,包括锚固深度、基材和钢筋的干净程度、钢筋直径、粘结剂等进行逐一分析。
2021年04期 v.39;No.369 88-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5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卢俊明;
针对装配式结构工程中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的重要性,建议工程建设各方应重视影响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施工质量的钢筋套筒、灌浆料、钢筋的有效锚固长度、灌浆密实饱满程度等因素,加强事前、事中控制,确保装配式结构工程的结构安全。
2021年04期 v.39;No.369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7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梦辰;廖灿灿;马骁;
在建筑工程项目建造过程中,如何利用BIM技术改变设计、施工脱节的现状是当下须解决的问题。通过调研对设计施工一体化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可知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需要同时关注管理和技术两方面要素,双管齐下打破设计与施工阶段的隔阂。站在BIM顾问方角度利用某商业综合体项目,针对BIM设计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描述如何利用BIM技术将后期可能发生的问题前置,在BIM设计阶段提前解决,促使BIM设计模型更好地传递到施工阶段使用,以期打通设计、施工之间的信息传递渠道,解决设计施工脱节问题,为实现建筑工程BIM设计施工一体化提供一些参考。
2021年04期 v.39;No.369 95-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4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田龙;韩超;宋忠佩;吴启力;李超;
桩基是建筑物的基础工程,直接影响着建筑的安全质量,为了维护建筑的稳定性,必须科学构建建筑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框架,设计最佳施工方案,量化施工流程,规范施工工艺。结合笔者自身施工及项目管理经验系统论述建筑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框架构建方案,希望能为建筑桩基施工作业提供参考与借鉴。
2021年04期 v.39;No.369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9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