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志毅;曾宪锋;
随着矩形顶管机断面尺寸、掘进长度等增加,特别是在下穿城市繁忙要道时,大断面矩形顶管机长距离施工常面临顶管机顶力控制、顶进轴线偏移、顶管侧向偏转等一系列较为突出问题。论文以某地铁车站出入口顶管通道工程为例研究采取了矩形顶管施工防背土技术、盲区开挖及辅助技术、矩形顶管姿态控制及辅助纠偏等技术措施,成功克服各个工程技术难题,确保顶管通道工程安全顺利进行。
2021年12期 v.39;No.377 1-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吴英昊;
在进行大跨度多孔框架桥顶进施工时,在顶进过程中箱体所受顶力往往左右不均,导致轴线偏移,工程质量以及施工安全因此受到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论文提出了基于LSTM深度学习模型的大跨度多孔框架桥智能顶进技术,该技术通过对框架桥实时顶进姿态数据的分析与学习,实现对其轴线偏差值的实时预测,从而为框架桥顶进姿态的纠偏动作提供参考。
2021年12期 v.39;No.377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罗云峰;
针对传统沉井施工工艺的局限性,以上海污水治理白龙港南线东段工程为背景,对传统自沉沉井工法进行工艺创新,开展压沉法沉井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对压沉系统设计和压沉施工工艺流程等进行了研究。应用于背景工程三座沉井实施效果表明,大幅提高沉井下沉速度并能保持稳定下沉,终沉高差控制精确且对周边环境影响小,实现了背景工程施工质量安全可靠,可对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21年12期 v.39;No.377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7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齐太山;钱栋栋;朱春柏;刘志贺;刘涛;
基于管片混凝土的力学及耐久性能需求,进行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了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力学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水渗透性能以及预制管片的抗渗漏性能。结果表明,水胶比越低、胶凝材料用量越大,混凝土力学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水渗透性能越好,相应的预制管片具有更好的抗渗漏性能。
2021年12期 v.39;No.377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温强;金平;张秋平;邱斌;
通过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承载力变化系数研究分析了保护层厚度变化(增加及降低)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抗弯承载力的影响,可得以下主要结论:(1)受弯构件承载力变化系数受初始保护层厚度、混凝土强度等级、纵筋面积、纵筋级别的影响不显著;(2)受弯构件承载力变化系数受保护层厚度变化值、截面尺寸的影响显著;(3)通过多级回归分析获得了可充分考虑受弯构件锚固破坏的承载力变化系数计算模型。
2021年12期 v.39;No.377 33-3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石磊龙;王军;
通过研究混凝土原材料的性能,经过多次试配来确定高性能混凝土各种掺合料的最佳掺入比例,并借助粉煤灰、硅灰的双掺技术和碎石的二级配技术解决在原材料性能不理想的情况下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难题。满足了沿海特定环境下对混凝土抗渗、抗冻等耐久性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论证用强度等级为42.5的水泥配制C45中等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可行性。
2021年12期 v.39;No.377 38-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邢泽庆;邢泽众;王冉;魏万勇;
以QC活动提高现浇轻质泡沫混凝土隔墙质量验收合格率为题材,通过PDCA循环对影响现浇隔墙质量缺陷项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排列图确定质量缺陷症结,针对症结小组成员应用"头脑风暴法"、因果图法形成要因,并制定了要因实施对策。经大圆套小圆的循环落实,现浇隔墙质量验收合格率达到93.22%;工程质量达到创优;更让小组成员提升了专业技能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次小组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小组经讨论、总结编制了现浇轻质泡沫混凝土隔墙施工作业指导书,为后续工程的施工提供技术管理的保证。
2021年12期 v.39;No.377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4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徐可;李雷明;
应力监测已普遍应用到各种大跨度空间网架结构健康监测当中,而现有模型分析软件对这种超静定空间结构体系的还原度值得商讨。论文以苏州市某一大跨度空间网架结构工程为例,通过DH5971分布式在线监测系统,对其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实时应力监测。发现其应力随时间及工况有规律的变化,能与结构的工作状态很好的吻合。将最终的试验数据与有限元模型进行对比分析,丰富了现有设计与施工的有效数据,提高了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监测系统的应用水平。
2021年12期 v.39;No.377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2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郭峰雷;叶慈彪;曾志勇;钟林谚;孙盛佩;
成型了低矿物掺合料(粉煤灰10%+矿粉10%)和高矿物掺合料(粉煤灰20%+矿粉30%)的C30、C50混凝土试块,在通风的室内,按GB 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浇水养护和不浇水养护,并在各个不同的龄期下进行碳化深度、抗压强度、回弹法检测及XRD对试块表面层的成分分析;着重对C30混凝土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得出了混凝土前期不浇水养护严重影响着混凝土的碳化深度、抗压强度和回弹法的检测精度的结论。
2021年12期 v.39;No.377 53-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5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良机;
声波透射法检测混凝土灌注桩桩身完整性,当采用钻芯法进行验证检测且结果与声测法不一致时,如何进行综合分析相关规范未有具体规定。论文提出了精细化复测和定量化评估的方法:将钻芯孔和声测管组成新的声测管体系,进行声波法精细化复测,根据复测结果描绘出缺陷的轮廓线,确定缺陷的大概范围,估算出缺陷的面积和桩身完整性系数,最终给出该桩的综合分析结果,为设计复核和工程验收提供参考。
2021年12期 v.39;No.377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8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景辉;
近年来,桩基检测工作获得了广泛的运用,且其还获得了持续的优化,如此一来,就导致部分传统的管理思想与技术稍显过时,这就需要对自身理念进行持续更新。在此过程中,如何强化低应变检测技术在桩基检测工作中的有效运用也变成了大量研究人员的关注热点。基于此,论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低应变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然后探究了将低应变检测技术运用于桩基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2021年12期 v.39;No.377 65-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7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