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

  • PDCA 循环在缩短海上风电工程基础施工工期质量管理中的运用探讨

    范夏玲;

    针对福建长乐某海上风电场项目在深水海域施工难度大、时间长并且工期极为紧张的问题,开展问题解决型 QC 课题研究分析,成果显著。活动过程严格按照 PDCA 循环原则,围绕课题和目标值的实现,找出了影响症结的八个末端因素,通过充分比较分析,确认了两个主要原因。根据两个主要原因认真制定对策,经过精心组织实施后,有效解决了项目中风机基础施工难度大、时间长的问题,达到预定目标,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对 QC 成果进行标准化工作,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2024年09期 v.42;No.410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9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水利工程甲级质量检测单位“双随机、一公开”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问题剖析

    王世忠;王逸男;

    2020 年—2022 年水利工程建设甲级质量检测单位“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中,“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问题几乎逢查必中,并有逐年递增趋势。论文从相关规章条文要求入手,理清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体系概念,分析存在问题原因,规避“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问题发生。

    2024年09期 v.42;No.410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工程质量保证趋势分析中统计工具的选择

    杨烨源;

    通过工程建设阶段质量保证趋势分析的实践经验,结合质量保证趋势分析数据的特点,论文对统计工具在工程质量保证趋势分析工作中的选择及应用进行了简单的研究与总结,为类似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经验。

    2024年09期 v.42;No.410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质量检测

  • 地铁隧道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减振性能测试与分析

    邱学刚;魏晓斌;郭建祥;汪晟;

    地铁轨道振动对周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为减缓轨道振动影响,某城市地铁建设工程隧道段采用了一种钢弹簧浮置板轨道以削弱其振动影响。为评价其减振效果,在铺设了浮置板轨道段和普通轨道段的隧道测试地铁线车辆在四种工况下引起的隧道壁振动加速度和轨道位移值,论文对浮板轨道及普通轨道在减振特性及减振效果上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得出采用评价模式对城市新建地铁隧道选择轨道形式及减振效果评价具有参考意义。

    2024年09期 v.42;No.410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7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某框架剪力墙结构锈蚀钢筋力学性能及粘结强度损失鉴定分析

    谭玮;屈建民;刘方亮;王云洋;杨光;孙胜伟;

    钢筋锈蚀将影响其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并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及耐久性产生影响。论文以某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例,从锈蚀钢筋的外观质量、力学性能、锈蚀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等方面进行了检测和试验分析,并和同规格的未锈蚀钢筋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工程钢筋锈蚀引起的钢筋重量偏差及力学性能指标损失值均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经除锈处理后可继续使用。该工程钢筋锈蚀对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无明显影响,但应对锈蚀钢筋作除锈处理。本文为类似工程问题的处理提供了技术参考。

    2024年09期 v.42;No.410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3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工况下螺锁式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的桩身完整性分析

    张雄水;

    螺锁式预应力混凝土方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主要采用低应变法,实测曲线中接桩位置经常出现明显同向反射,对桩身完整性的合理判定产生影响。在没有桩周土和施工工艺影响的工况下,采用低应变法对 3 组桩的桩身完整性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同时采用螺锁式和密封材料连接工艺的桩的桩身完整性可满足要求。在实际项目的桩基承载力问题处理过程中,低应变法无法准确判定接桩位置的缺陷程度,而高应变法可以作为基桩施工质量综合判定的有效手段。

    2024年09期 v.42;No.410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2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采用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检测天然地基承载力若干问题的思考

    冯志敏;徐伟科;

    圆锥动力触探作为原位测试技术之一,具有设备简单、方便快捷、成本低等优点,成为检测地基承载力的首选方法。由于一些天然地基的特殊性不适用于静载试验,业主单位选择动力触探进行地基承载力的检测,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如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检测深度和碎石土承载力判定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2024年09期 v.42;No.410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建设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张金志;

    大体积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大坝、桥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等工程中。长期以来,温度控制和预防开裂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性工作。论文基于国内外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认识,深入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开裂原因,提出并总结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2024年09期 v.42;No.410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案例分析

  • 既有箱梁移至邻近新建高铁线条件下帮宽桥墩受力分析

    张晓华;李逢林;李伟超;李战胜;卢文良;

    论文以既有箱梁移至邻近新建高铁线条件下的帮宽桥墩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墩身帮宽方法、施工工艺及界面植筋情况,建立了帮宽桥墩有限元模型,对比研究了墩身帮宽前后的受力特性。结果表明:墩身帮宽前后的最大主拉应力分别为 0.17 MPa、1.06 MPa,均小于 C35 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2.20 MPa,墩身受力性能较好;墩高约 2.2~7.7 m 范围内,接缝面法向正应力由帮宽前的受压转变为帮宽后的受拉,但数值较小;墩身帮宽后接缝面的切向剪应力绝对值较墩身帮宽前的小,接缝面受力状态较为理想;墩身处于弹性阶段,工作性能良好。

    2024年09期 v.42;No.410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0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某医疗超限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

    沈言;孙一李全;徐张渴;

    随着人民对医疗需求的提高,医疗建筑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医疗建筑呈现出了规模化、复杂化的特点,这对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论文结合工程实践简要概述大体量医疗建筑的结构布置,并针对其中一栋超限高层进行抗震性能化设计。结构的整体及局部分析主要采用 YJK、ETABS 以及 SAUSAGE 等软件,包括多遇地震反应谱法和弹性时程分析、设防地震及罕遇地震等效弹性分析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以及楼板应力分析;主要计算结果表明,该单体的结构布置能满足性能目标 C 的设计目标。

    2024年09期 v.42;No.410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6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四新应用

  • 一种新型大吨位单桩抗拔试验快速连接装置的研究与应用

    陈松;李宏涛;蔡旭颖;

    针对传统大吨位灌注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存在耗材大、造价高、效率低、工作量大、安全风险大等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大吨位基桩抗拔静载试验快速连接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抗拔拉杆、抗拔护筒等部分组成,试验前对装置的抗拔拉杆和抗拔护筒进行强度校核验算。通过在广州白云某工程项目大吨位抗拔静载试验的实际工程应用,试验表明该快速连接装置可大幅度降低大吨位抗拔静载试验的耗能耗材,适应性强,灵活性高,降低了基桩抗拔静载试验前准备工作的工作量,从而提高了检测、施工效率。

    2024年09期 v.42;No.410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1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种避雷跨接钢筋弯曲装置的研发

    寇琦;王毅;艾纵;马康;王佳;于少东;

    为了确保引下线避雷跨接的施工质量,本文借鉴弯曲机器流水作业的高效率特性、弯曲机弯折角度的一致性特点,研制了效率更高、合格率更高的避雷跨接钢筋弯曲装置。通过参考各类钢筋加工机具及手工弯曲制作施工案例,创新研发与改良的钢筋弯曲装置,大幅提高了弯曲加工效率及施工合格率,经过施工现场实际应用,此装置易操作且实用性强。

    2024年09期 v.42;No.410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现浇梁钢筋笼绑扎安装多功能台车研制与操作技术研究

    张宇航;

    工业与民用建筑现浇梁钢筋常规采用现场绑扎安装的方式,钢筋笼在模外绑扎成型后再利用人力、手拉葫芦或塔吊等方式抬移入模,在成本、工效及安装质量等方面均存在工艺缺陷。本文针对传统技术的局限性制约,研制用于现浇梁钢筋笼绑扎安装的多功能台车,集装载运输、预穿箍筋、绑扎骨架、垂直升降等功能于一体,可简化操作工序,减轻劳动强度,节约人力资源及辅助材料,解决传统工艺质量通病,通用于梁高 1 000 mm 以内的矩形梁钢筋绑扎,并快速完成钢筋笼安装入模。

    2024年09期 v.42;No.410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7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防渗漏研究

  • 一种均质TPO防水卷材的成分分析和性能研究

    姜广明;丁晓晨;韩忠强;刘志维;胡水;肖凯巍;

    论文选取一种匀质TPO防水卷材,分析了其正面和反面材料的成分、组成和微观结构。在 115 ℃ 条件下对匀质TPO 防水卷材进行了热老化,研究了其热老化后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为了研究匀质TPO防水卷材在更高温度下的热老化规律,根据国外标准,在 135 ℃ 条件下对匀质TPO防水卷材进行了热老化,测量其质量损失和外观变化,同时也比较了其在 135 ℃热老化后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

    2024年09期 v.42;No.410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5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研究探索

  • 基于可靠度理论的桥梁锚下张拉力评定准则研究

    朱建朝;董昊;吴建芳;顾俊钢;陈闯;

    预应力张拉质量的检测是保证桥梁工程后期使用安全的关键环节,其中锚下张拉力的评定标准是判断预应力张拉质量的前提。当前,各地方评定标准并未统一,其可靠性有待于深入研究。鉴于此,本文结合工程实际的锚下张拉力检测数据统计分析,以钢绞线张拉长度进行分类,分别对四种钢绞线张拉长度区间下的实测数据分布拟合;同时基于可靠度理论,得到了不同钢绞线张拉长度区间下的锚下张拉力标准值与限值,为锚下张拉力的评定标准提供了优化建议。

    2024年09期 v.42;No.410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8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锚杆(索)蠕变试验在软土地区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戴思南;马绅;谢世林;

    软土因其具有高含水率、高压缩性、低承载力以及复杂结构等工程特性,致使普通锚杆(索)并不宜在软土层中应用。扩大头锚杆(索)可以弥补普通锚杆(索)的不足,提供较高、较稳定的承载力。本文以珠海横琴地区软土基坑支护锚索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蠕变试验确定锚索极限承载力,验证了扩大头锚杆(索)在该地区基坑支护的可行性,并且为项目后续设计变更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

    2024年09期 v.42;No.410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调整现浇混凝土主体结构施工周期的技术探讨及合理化建议

    赵永涛;

    论文对压缩现浇混凝土主体结构施工周期进行技术探讨,并指出施工进度过快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和主体承载力不足等问题,进而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此外,以计算例的形式说明了现浇混凝土主体结构不同施工周期和保留连续模板支架数量对楼盖的影响,并建议以标准层混凝土浇筑施工的结束时间作为计算起止时间的标准和适用于专家论证的工程范围,有助于监督管理人员更合理地对混凝土主体结构施工进行过程管理。

    2024年09期 v.42;No.410 80-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深度学习的混凝土试块表面纹络识别比对方法应用研究

    何祖钧;黄俭;张兵;梁光世;黄杰;李伟;

    在混凝土试块整个周期中,试块的纹络具有唯一性,以此可以用来判断混凝土试块的同一性与真实性。论文对混凝土试块表面纹络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混凝土试块表面纹络识别比对模型,采用多分辨率识别、多尺度融合、注意力融合等方法,对不同时期的同一混凝土试块表面纹络进行识别和比对,得到试块表面纹络的差异度,以实现精确、高效的质量检验。

    2024年09期 v.42;No.410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0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刘利杰;

    为控制深基坑支护桩的水平位置,论文以某高层建筑项目中的深基坑工程为例,设计针对支护结构的变形控制方法。根据深基坑支护结构土层特点,设计深基坑支护结构中软土地基表层排水与坑外降水;针对工程支护结构的变形特点,采用高压喷射灌浆法对土层进行加固;为满足基坑的支护变形控制需求,采用木桩与木钉联合结合进行支护结构临时加固,按照2∶1∶1(石∶砂∶水泥)的比例进行喷射混凝土的配置,以此实现支护结构临时加固与变形控制。

    2024年09期 v.42;No.410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0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技术园地

  • 狭小空间或地下管线密集条件下牵引式顶管施工

    黎大鹏;

    牵引式顶管施工采用牵引联合顶推相结合工艺加上自密封承插自锁接口管材,解决了狭小空间或地下管线密集条件下管道非开挖铺设的难题。该工艺采用优化的定向钻进先导和钻孔轨迹监控双重技术,并结合传统顶管施工标高控制精度高等优点,具备精准导向、管道标高精度控制好、施工效率高、工程造价低等优点。论文通过对牵引式顶管施工的工艺原理、受力分析、施工流程、数值模拟等方面的详细阐述,并结合牵引式拉顶管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工艺将来在非开挖小管径柔性管道铺设中可以广泛应用。

    2024年09期 v.42;No.410 93-97+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5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双向外倾斜变截面“孔雀羽毛”状幕墙钢柱在昆明南站的施工技术研究

    陈磊;

    昆明南站高铁站房工程西侧外立面整体造型为“孔雀羽毛”状,结构形式为大型双向倾斜变截面钢结构。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用既有楼板双机抬吊施工方案,为保障安装过程中安全、精确、有序,通过计算起重吊装回转半径、异型结构吊耳位置及钢结构临时支撑体系相对位置,使其更科学、合理。通过变形观测、焊接变形及挠度变形控制,提高了钢结构施工精度。通过工程实际施工效果的检验,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可参考实例。

    2024年09期 v.42;No.410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后植筋锚桩反力法在基桩静载试验中的应用

    曹冰心;赵强;刘虹;吉日木图;

    为解决基桩静载试验中堆载法与锚桩法的工程局限性,提出一种新型反力法。即在工程桩植入高强度螺纹钢筋作为锚桩提供反力。通过具体工程实践,重点介绍后植筋锚桩反力法试验设计及实施,发现该方法操作简便、安装快速,能够节约大量配重,适合狭窄场地且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新方法丰富了静载试验检测工艺,具有很强的工程实用价值与推广价值。

    2024年09期 v.42;No.410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7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灌注桩和止水帷幕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王旭;

    灌注桩和止水帷幕作为基坑支护工程中较常见的支护体系组合,广泛运用于各类基坑支护工程。论文以某城市主城区一项目为例,通过支护方式选择、支护效果验算、止水效果分析、施工质量控制等各项工艺措施,揭示了所采用支护体系在粉质黏土、粉砂等地质层中的应用技术。通过对开挖期间基坑支护体系和周边建筑物环境的变形监测分析,验证了灌注桩和止水帷幕为主支护体系的支护效果,为今后在此类项目的支护体系的选择和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案思路。

    2024年09期 v.42;No.410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化模板支撑结构体系施工技术应用

    左凤;

    目前,施工现场普遍采用钢或木梁拼装成模板托架用于混凝土浇筑的模板支撑结构,通过钢或者搭建脚手架体系构成托架支撑,配合钢模板进行现场浇筑混凝土,拼装及搭接过程工作量较大,不仅施工效率低、费工费料、质量差,而且存在施工现场不美观等问题。论文通过阐述的数字化模板支撑结构施工技术,不仅解决了人力资源和材料资源的同时,而且解决支撑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安装、拆卸方便,搭设高度可以灵活调整,有效降低了施工质量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混凝土最终成型后的外观质量较好。

    2024年09期 v.42;No.410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